中醫語:苦參為豆科苦參屬的植物。分布于俄羅斯、日本、印度、朝鮮以及中國大陸的南北各省區等地。功能主治:清熱燥濕,殺蟲,利尿。 ... [更多詳細]
發布日期:2014-03-03宋代《唐詩紀事》中曾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杜甫的好友鄭之文之妻患有抑郁癥,杜甫聽聞后對鄭之文說:“讀我的詩可以治尊夫人之病,你只要讓她 ... [更多詳細]
發布日期:2014-03-03此養生歌訣為清人石天基所著,他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寫成《長生秘訣》一書,上面所載養心六常訣即出于此。安靜心指少嗜欲,正常心指以正勝邪,歡喜 ... [更多詳細]
發布日期:2014-03-03《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題目意譯即“勸酒歌”。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曾用此題詩,為其代表作之一。 ... [更多詳細]
發布日期:2014-03-03中醫博大精深,華夏五千年的歷史造就了多少的易學易才,下面小編為那些醫學入門者講述下醫學的基本要訣吧,學醫者必知的哦。 ... [更多詳細]
發布日期:2014-03-03紫蘇,古名荏,又名白蘇、赤蘇、紅蘇、香蘇、黑蘇、白紫蘇、青蘇、野蘇、蘇麻、蘇草、唐紫蘇、桂芢、皺葉蘇等,是唇形科紫蘇屬下唯一種,一年生草 ... [更多詳細]
發布日期:2014-03-03冬至日到了,冬季已經過了將近一半了,人們在冬季里養生保健方式也都隨之更改一番了,冬至習俗中較為普遍的就是吃湯圓和餛飩,除此之外還有什么習 ... [更多詳細]
發布日期:2014-03-03旋覆花,為植物旋覆花和中藥旋覆花的通稱。古代被成為金錢花,對免疫性肝損傷有保護作用,其化學成分天人菊內酯有抗癌作用。古時也有關于旋覆花 ... [更多詳細]
發布日期:2014-03-03李東陽,字賓之,號西涯,謚文正,他不單是散文大家、書法家,還是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他的詩文兼師眾人之長,又自鑄一格;注重詩音樂美,恢復言情本質;以 ... [更多詳細]
發布日期:2014-03-03在寒冷的天氣喝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粥,既暖身又暖胃,而粥不僅有這樣的好處,粥還可以用來治病,這在中醫學中由來已久,而“醫圣”張仲景就深諳此法。 ... [更多詳細]
發布日期:2014-03-03養生詩不同于文學詩作,它貼實,是養生的經驗總結。古代的養生詩詞眾多,大文豪蘇東坡就寫了許多的養生詩詞,其它很多文學家、詩人也都熱衷于養生 ... [更多詳細]
發布日期:2014-03-03男人之于女人,是否真的能“三三兩兩”洞悉她們的心思,如果能的話,也就不會有“女人心,海底深”這句話了?,F代男人搞不定的事兒,古代男人更不行 ... [更多詳細]
發布日期:2014-03-03談到養生總會想起《黃帝內經》,這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是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冠以中華民族先祖“黃帝”之名的有關中醫的巨著,是中 ... [更多詳細]
發布日期:2014-03-03從古至今人們就特別注重養生保健,雖然說現代的養生之術科學合理,但是很多眾專家提倡的養生方法其實古人早就實施了,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走進 ... [更多詳細]
發布日期:2014-03-03喝茶者很容易感受到茶對胃腸的作用:餓得更快。這是因為茶葉含有咖啡因、茶堿和可可堿等復雜成分,能顯著刺激胃酸分泌,促進胃動力。胃酸分泌增 ... [更多詳細]
發布日期:2014-03-03蘇軾,字子瞻,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眉州人。北宋詩人、詞人,宋代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之一,與歐陽修 ... [更多詳細]
發布日期:2014-03-03名人養生方法多多,如何學習名人養生法,讓我們自己更懂得愛護自己?看看歷代三大名人養生詩吧,學習養生大法,愛護自己愛護健康。 ... [更多詳細]
發布日期:2014-03-03歷代詩家詠枸杞的詩作甚多。唐代劉禹錫詩云:“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新成瑞犬形?!彼未酚裨娫唬骸跋烧蕊w空,仿佛驂鸞,壽干通靈,時聞吠龐?!敝祆?... [更多詳細]
發布日期:2014-03-03健康俗語是人們在自己生活中將親身經歷的健康經驗總結出來的一種通俗宜記的健康句子,很多健康俗語你可能聽過不止一次,傳的人多了,似乎也慢慢 ... [更多詳細]
發布日期:2014-03-03白芨,又名紫蘭、苞舌蘭、連及草,屬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塊根),花美適合觀賞之用,其球莖曬干后的名稱為白及(又名白芨、明白芨、紫蘭根、甘根、 ... [更多詳細]
發布日期:2014-03-03自古以來,生姜除了用于烹調外,更突出的就是它的藥用保健功能。因此。民間廣泛流傳著“天天吃生姜,身體能健康”“早吃三片姜,賽過喝參湯”“冬 ... [更多詳細]
發布日期:2014-03-03青蒿味苦寒無毒,入肝腎二經。蒿青而高,纖柔整密,望春便發。清透虛熱,涼血除蒸,除蒸,截瘧。用于暑邪發熱,陰虛發熱,夜熱早涼,骨蒸勞熱,瘧疾寒熱,濕熱黃 ... [更多詳細]
發布日期:2014-03-03芍藥可分為草芍藥、美麗芍藥、多花芍藥等多種品種。芍藥花瓣呈倒卵形,花盤為淺杯狀,其根制成中藥具有鎮痙、鎮痛的藥用價值。位列草本之首,其 ... [更多詳細]
發布日期:2014-03-03養生十六宜是以一些簡單的導引動作來養生的科學方法。我國古代養生經典中也曾有類似的記載。秋去冬來,寒風襲人,病邪趁機侵入我們的身體。不 ... [更多詳細]
發布日期:2014-03-03很多健康俗語你可能聽過不止一次傳的人多了,似乎也慢慢地成為了"事實"。針對那些老生常談的健康俗語,一些權威專家也特意來幫我們糾正了一 ... [更多詳細]
發布日期:2014-03-03養生不僅是現代人的意識,我國古代很多文人都注重養生,他們留下了不朽的詩篇,詩篇中蘊含著他們對人生的感悟和生活的追求,所以先人留存于世的大 ... [更多詳細]
發布日期:2014-03-03導讀:樂極生悲本意是縱樂過度或歡樂到了極點,就會走到它的反面,招來傷悲或導致可悲事件的發生。也有作樂不可極、樂極悲生、樂極必生悲的,表 ... [更多詳細]
發布日期:2014-03-03古代詩詞人歷來重視養生,曹操在《步出夏門行》提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意思是駿馬雖 ... [更多詳細]
發布日期:2014-03-03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五萬篇古詩詞,浩如煙海。特別是在唐宋時期,涌現出許多知名的詩人,寫出了無數膾炙人口,流芳百世的作品。點點星光,群星燦 ... [更多詳細]
發布日期:2014-03-03上善若水,以德養生 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養生思想豐富多彩、燦爛多姿,其中以德潤身、以德養生思想更是獨具特色,對于現代健康養生具有重要的指導 ... [更多詳細]
發布日期:2014-03-03此養生歌訣為清人石天基所著,他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寫成《長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