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作為土生土長的宗教,以廣泛程度和影響力卻不如其他宗教,不過只有信仰道教的人才懂得:了解道教越多,越不容易迷失。
道講究的是今生,考究道教的產生發現其實道教是入世,在后來的發展中才逐漸產生"入世"、"出世"之說。
道的思想起源于軒轅黃帝,道家創始人是老子,道教的名稱來源,一則起于古代之《易經》;二則起于《老子》的道論;不過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經典是《太平經》。只是需要注意的是,道家是一種思想,是一種哲學學派,而道教是一種宗教信仰。所以兩者是有區別的。

道教的創始人是誰叫什么 道教的起源在什么時候
而說到道教的創始人,有人說是張道陵。不過道教史上張道陵、張衡的天師道,張修、 張魯的五斗米道、張角的太平道等,都定名為早期道教。 他們仿照漢代的行政制度建立起較為完整的宗教組織。 由上可知,張道陵、張衡、張修、張魯、張角都是道教的創始人。
而張道陵只是天師道(道教的一個派別)的創始人, 不過天師道后來的聲勢較大,人們多以為張天師(道陵) 為道教的創始人。

對于道教發展一事,到東晉時期,由于道教的昌盛發展,嚴重影響到了君權,于是引起了皇帝的猜忌,導致晉孝武帝流放道教天師。但是由于天師道強大的影響力,在流放的一路上,百姓夾道相送,引起了東晉皇帝更加的不滿,使得矛盾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