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是全世界最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很多老年人都有該病,目前有該病有年輕化趨勢。那么治療關節炎吃什么好呢?下面養生之道為您介紹治療關節炎吃什么好,有關節炎的朋友們看看吧。
關節炎治療偏方
1、螃蟹500克去臍、搗碎、過濾、取汁,米醋500毫升,淫羊藿、木瓜、牛膝、海桐皮各10克,放在一起加水煎30--40分鐘,過濾去渣,每天早晨空腹喝30毫升,服完為一劑,服3劑治愈。
2、枸杞子100克,浸在40度以上白酒500毫升中密封一周,每次服25--50毫升,每日服二次,2--4個月治愈。
3、蜂蜜、白醋各2匙,加水少量,一次服下,每日三次,治療一個月,緩解疼痛和關節僵硬,消除骨刺。
4、川烏、牛膝各125克,高良姜、木瓜、木香、紅花、當歸各16克,加水煎三遍,共取液500毫升,加白酒500毫升,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三次,20天為一療程,1--2個療程治愈,復查x光片骨刺消失,治百余例均治愈。
5、茄根,枸杞子,當歸、松節、人參、鱉甲、龍骨、牛膝、羌活、蠶砂、獨活、防風各6克。共為粗末,用高粱酒500毫升浸泡2周,去渣。每次服30毫升,每日3次。
6、羊骨10克(油炙酥),木瓜9克,白術根30克,桑枝12克,五加皮3克,當歸3克,天麻3克,川牛膝3克,紅花3克,川芎3克,秦艽2克,防風2克,冰糖(搗碎)100克,白酒1000克。將上藥同浸酒,密封浸泡3~4個月后即可服用。每日2次,每次溫服10~20毫升。
7、取鮮生姜、鮮蔥白,按1∶3比例配用,混合搗爛如泥,乘熱敷于患處,每48小時更換1次。生姜外敷。鮮生姜切片炒熱敷于膝上,兩個晚上后再將陳小麥打碎,炒熱包之。
8、桂皮、牛膝、烏藥,松針一把,加180毫升燒酒,泡1周以上。每次服半酒盅,久服有效。
9、山梔末、飛羅面各等份,用開水或醋、黃酒、蛋清調成糊狀,敷痛處。敷處現青色,無礙,數日可退。
10、菖蒲60克,小茴香60克,食鹽500克,同入鍋中文火炒熱后用粗布包裹好外敷患部,每日一次。適用于肢體關節冷痛,遇寒痛增,得熱痛減者。
關節炎飲食禁忌
1、牛奶、羊奶等奶類和花生、巧克力、小米、干酪、奶糖等含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食物,要少食。因其能產生致關節炎的介質前列腺素、白三烯等,易致過敏而引起關節炎加重、復發或惡化。
2、適量多食動物血、蛋、魚、蝦、蛇肉、豆類制品、土豆、牛肉、雞肉及牛腰子肉等富含組氨酸、精氨酸、核酸和膠原的食物。
3、少食肥肉、高動物脂肪和高膽固醇食物,因其產生的酮體、酸類、花生四烯酸代謝產物和炎癥介質等,可抑制T淋巴細胞功能,易引起和加重關節疼痛、腫脹、骨質脫鈣疏松與關節破壞。
4、少飲酒和咖啡、茶等飲料,他們會加劇關節炎惡化。
5、少食甜食,因其糖類易致過敏,可加重關節滑膜炎的發展,易引起關節腫脹和疼痛加重。
6、以素食為主,飯后宜食用水果100克左右。蔬菜選用綠葉菜、西紅柿、蘿卜、芹菜、韭菜、香菜、木瓜、黃瓜、豆芽、土豆、紫菜、海帶、黑木耳、洋蔥等。動物肉類選用蛇肉、狗肉、羊肉、牛肉、魚肉等。適量多食動物血、蛋、魚、蝦等。
關節炎食譜大全
1、苡仁絲瓜粥
苡仁150克,薄荷15克,豆豉50克,絲瓜100克。將絲瓜去皮洗凈后切成塊,薄荷、豆豉擇洗凈,放入鍋內,加水1500毫升,沸后用文火煎約10分鐘,濾汁去渣。薏苡仁洗凈后與絲瓜一同倒入鍋內,注入藥汁,置火上煮至苡仁酥爛。食時可酌加糖或鹽調味。
2、木瓜薏仁粥
木瓜10克,薏苡仁30克,白糖1匙。木瓜、薏苡仁洗凈后,倒入小鍋內,加冷水一大碗,先浸泡片刻,再用小火慢燉至薏苡仁酥爛,加白糖一匙,稍燉即可。
3、蜜汁木瓜
川木瓜1個,蜂蜜300毫升,生姜2克。將本瓜去皮瓤切片,加水適量,放入蜂蜜、生姜煮沸,微火煮10分鐘即可。
4、附子粥
附子5g,干姜3g,大米100g,蔥白2根,紅糖少許。將附子、干姜研為極細粉末,先取大米煮粥,待沸后,調入藥末及蔥白、紅糖,同煮為稀粥,或用附子、干姜水煎取汁,同大米、蔥、糖煮粥服食。
5、薏仁山藥豬肚湯
先將豬肚一個洗凈,再把薏仁、砂仁、新鮮山藥、納入豬肚中,加水,用麻繩把豬肚口結扎放入鍋內,加適量水煎制,將豬肚取出,去藥渣,吃豬肚、山藥,飲湯。
關節炎是讓很多都比較頭疼的疾病,在發作的時候讓人特別的疼痛,有時候讓人難以忍受,也有一些在生活嘗試過很多種種的治療方法,但是在最后的效果都不是很明顯,所以,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關節炎的最佳治療方法。
關節炎的病因不一,治療亦不同。對不同的關節炎予以正確診斷是治療的前提。治療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患者的病因、病程、個體差異,予以綜合治療,以達到最佳的治療目的。根據不同的病因,其預后各異。
1.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直流電療及藥物離子導入、低頻脈沖電療、中頻電流療法、高頻電療、磁場療法、超聲療法、針灸、光療法即紅外線、紫外線、冷療。
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根據關節受累的部位和性質,選用合適的物理治療能更好地緩解關節癥狀及促進功能恢復。急性關節炎期,使用紫外線照射可減輕關節炎癥,亞急性期及慢性期以溫熱療法為主
2.藥物治療
選擇治療藥物時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關節炎的種類和發生的原因都是不同的,所以在治療前一定要弄清楚這些。
2)患者年齡、是否伴發其他疾病、是否并用其他藥物、是否妊娠。
3)藥物的功效、耐受性、安全性、劑量、依從性。
4)在治療關節炎的時候,子啊費用上面花費是比較高的,所以在治療前一定要規劃好。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藥物主要包括非甾類抗炎藥物(NSAIDs)、糖皮質激素(Gs)、改善病情慢作用抗風濕藥物(DMARDs)、植物藥、生物制劑等。非甾類抗炎藥物為一線抗風濕藥物,能迅速緩解關節癥狀,但不能阻止疾病進展,需酌情聯用其他藥物合用。
Gs是最強的抗炎藥物,如果正確使用,能迅速緩解患者炎癥,控制病情,但不能濫用,適用于存在關節外表現、過渡治療及局部應用。
2010年中華風濕病學雜志類風濕關節炎治療指南提出類風濕關節炎使用Gs的原則為短期、小劑量、聯合維生素D3和鈣劑、關節腔注射。對于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早期、聯合、個體化方案使用DMARDs能早期控制病變,明顯減緩病情進展,改善預后。
此類藥物主要包括甲氨蝶呤(MTX)、柳氮磺吡啶(SASP)、來氟米特(LEF)、硫酸羥氯喹(HCQ)等。但DMARDs對緩解疼痛的作用差,且起效需要一定時間,因此關節炎急性期應聯合NSAIDs或Gs。
A組B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可引起風濕熱的關節炎表現,急性期使用青霉素是控制鏈球菌感染的最有效的藥物,急性風濕熱患者長期使用長效抗生素以預防遠期風濕性心臟炎的發生,成人預防不得短于5年,兒童至少維持到18歲。
結核性關節炎、真菌性關節炎需在積極有效抗結核或抗真菌藥物的基礎上結合上述治療,但病毒性關節炎無需進行抗病毒治療。反應性關節炎與微生物感染亦有關,但大多數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多在3-5個月消退,部分患者的病程長達1年,是否需要抗感染治療,目前意見不一?!≈参锼幠茌o助治療關節炎,但目前尚無研究證實其在延緩骨破壞方面的確切療效。生物制劑的出現是風濕病相關關節炎患者的福音,可顯著改善患者預后。但使用之前需嚴格地篩查其適應癥及禁忌癥,權衡利弊。
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也以NSAIDs及DMARDs(SASP、MTX)為主,生物制劑尤其是腫瘤壞死因子(TNF)-α拮抗劑效果最佳,尤其對于對DMARDs反應不好的中軸關節受累患者。
骨關節炎的治療除了對癥止痛(對乙酰氨基酚、NSAIDs)外,還可在關節局部應用透明質酸。氨基葡萄糖類藥物及雙醋瑞因在骨關節炎的治療中可以延緩疾病進展,建議長期應用。
痛風性關節炎的治療包括急性期的抗炎止痛(NSAIDs首選),及緩解期的降尿酸治療。應根據患者腎功能情況、有無腎結石等選擇具體用藥。降尿酸藥物主要包括抑制尿酸生成類(別嘌呤醇)及促進尿酸排泄類(苯溴馬隆)。通常以后者為首選。